佛教第一次圣典结集


佛教第一次圣典结集

佛教第一次圣典结集的时间是在佛陀入大般涅槃三个月之后。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统说法,佛陀入灭那一年是公元前544年,佛历即以佛陀入灭那一年开始推算。根据南传上座部的说法,佛陀入灭那天是阳历5月的月圆日,约相当于中国农历的四月十五日,也就是现在的韦萨卡节(卫塞节 Vesakha day)。两个月之后,即7月月圆日的第二天,僧团开始入雨安居。在雨安居的第一个月时间,僧众对房子进行修理,准备结集的工作。从雨安居的第二个月开始,就在马嘎塔国(Magadha,摩揭陀国)的首都王舍城(Rajagaha)进行了圣典的结集。当时的主持人是佛陀的大弟子马哈咖沙巴尊者(Mahakassapa,摩诃迦叶),一共有五百位大阿拉汉参加。这些参加者都已经断尽烦恼,佛陀在世的时候,他们都亲闻过佛陀的教法,都具足四无碍解智:义无碍解、法无碍解、辞无碍解、辩无碍解,也就是他们通达佛陀的教法,具有很高深的智慧,对佛陀所教导的法,无论是从辞、从字、从意义上都精通了解。而且这五百位大阿拉汉是经过精选的,并不是说只要你是出家人就可以来参加。当时,先由伍巴离(Upali,优婆离)尊者诵出《律藏》,然后再由阿难尊者诵出《经藏》。
为什么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先诵出《律藏》呢?因为在佛陀入灭的时候,马哈咖沙巴尊者并不在场,当时他正赶往古西那喇城(Kusinara)想见佛陀,结果在半途中得知佛陀已经入灭的消息。那些还没有离欲的比库很伤心,但有一个老年出家人名叫苏跋达,他听到佛陀入灭的消息,感到很高兴,说道:「贤友们,你们不要忧愁、不要悲伤,我们已摆脱那个大沙门了,他常使我们起烦恼:『允许你们这样,不允许这样。』现在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。」马哈咖沙巴尊者听了之后,决定在非法、非律尚未强大之前,举行法、律的结集。
到了结集的时候,马哈咖沙巴尊者先征询大家的意见:「贤友们,我们首先结集什么?是法还是律呢?」那些大阿拉汉说:「尊者,律是佛陀教法的寿命,唯有律住世时,教法才能够住世!」因此大家推举持律第一的伍巴离尊者先诵出《律藏 vinaya》,然后才由阿难尊者诵出《经藏 sutta》。
上座部的缘起
在这一次结集将要结束时,发生了一段小插曲。阿难尊者说:「尊者们,世尊在临般涅盘前曾对我说:『阿难,假如僧团愿意的话,在我去世之后可以舍弃微细又微细的学处(khuddanukhuddakani sikkhapadani,小小戒)。』」于是长老们问阿难尊者说:「贤友,当时你有没有问世尊说:『尊者,哪些是微细又微细的学处呢?』」阿难尊者回答说:「尊者们,我没有问世尊说:『尊者,哪些是微细又微细的学处呢?』」于是与会者各抒己见,说出自己的想法。有的长老说:「除了四巴拉基咖(parajika,波罗夷)之外,其它的都是微细又微细的学处。」有些长老说:「除了四巴拉基咖,还有十三僧始终(僧残)之外,其它的都是微细又微细的学处。」有些长老说:「除了四巴拉基咖、十三僧始终、二不定之外,其它的都是微细又微细的学处。」有人说也应包括舍堕,有人说也应包括巴吉帝亚(pacittiya,波逸提)。大家的意见不一。
这时,马哈咖沙巴尊者在僧团中说:「贤友们,请僧众听我说:我们的学处跟在家人有关,在家人也知道:『这个对你们沙门释迦子是允许的,这个对你们是不允许的。』假如我们废除了微细又微细的学处,他们将会说:『沙门果德玛(Gotama,乔答摩)为弟子们制定的学处好像烟一样,当他们的导师在世时就学习这些学处,他们的导师一去世,就不再学习这些学处了。』」
当时马哈咖沙巴尊者就在僧团中作甘马(kamma,僧团表决会议,古音译作羯磨),强调说:
“appannattam nappannapeyya, pannattam na samucchindeyya, yatha pannattesu sikkhapadesu samadaya vatteyya.”
「尚未制定者,不应再制;已经制定者,不应废除;只应继续受持所制定的学处!」
这是对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与教法的基本原则。其实这项基本原则是佛陀在世时曾经反复强调过的,只不过在第一次结集时再由马哈咖沙巴尊者重新提出来,并且得到所有与会的大阿拉汉们的一致通过。因为所有参加第一次结集的比库都是大长老,都是上座,所以他们的这一项决定就称为 Theravada。thera 意思是长老、上座。vada 是观点、思想、学说;Theravada 就称为上座部、上座长老们的观点、主张。上座长老们坚持以下三项原则:
1、佛陀没有制定的戒律,没有说过的法,我们不应当添加。
2、佛陀已经制定的戒律,已经说过的法,我们不应当废除,不应当随意窜改、删改。
3、只应当遵行佛陀所制定的戒律、所教导的法。
也就是说,上座部佛教认为:只有佛陀才有资格制定戒律。因为佛陀具有一切知智,还有大悲智。唯有同时具足一切知智与大悲智者,才有资格制定戒律。但是除了佛陀之外,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这样的资格,能同时具足这两种智慧,因此我们就只有遵守的份。正因如此,坚持这三项原则的僧团就称为「上座部」。
上座部佛教的比库所穿的这套衣服称为三衣,穿衣的方法都跟佛陀在世时一样,所穿的衣服要根据《律藏》的规定来进行裁剪、缝制和染色,对它的尺寸、穿着方法都有规定。当比库要进入俗人住区、村镇的时候,要包得严严密密的,只露出头、两只手和两只脚。但是在寺院、野外和山林里,就可以偏袒右肩。同时,在礼佛、礼敬长老的时候,也要偏袒右肩,在上座部佛寺里可以看到,比库们想要请法时,先偏袒右肩,再合掌向佛,这是依照佛制的。还有受持离非时食,即过了正午不再吃东西,不能够接受金钱等等,都是按照佛陀在世时所制定的戒律来行持。作为一名忠实的佛弟子,我们只有遵守的份,而没有改变的份。
因此,凡是坚持这些观点、遵守这种传统的,就称为上座部佛教( Theravada ),即上座长老们的观点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新相應部英譯 導論 PDF 版本

上座部佛教网络资源